物理化學研究之尖端應用 CSLT 化學季刊第七十七卷第二期
化學季刊新聞
《化學》季刊第七十七卷第二期的主題為《物理化學研究之尖端應用》,本期客座編輯為鍾昭宇助理教授(中山大學化學系)。此次專題介紹以物理化學原理為根基的研究技術及其應用,如各類型光譜儀及質譜儀,希望讀者能對物理化學領域相關的研究產生興趣。下期專題報導主題為《先進能源材料與元件》,客座編輯為李權倍助理教授(臺北市立大學應用物理暨化學系)。預計收錄多篇精彩回顧性論文,敬請期待。歡迎前往華藝線上圖書館《化學》季刊瀏覽本期各篇文章(http://dx.doi.org/10.6623/chem)。CSLT 中國化學會會員可免費下載每篇文章電子檔,歡迎多加利用。
相較於有機、無機及分析化學來說,許多人會認為物理化學不太具備應用性,是屬於基礎科學的範疇。但若仔細推敲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各類型光譜儀及質譜儀,其背後的原理以及其所探究的科學,還是脫離不了物理化學。而本期所收錄的文章,便是希望介紹一些以物理化學為根基的研究技術及其應用,期盼讀者能對物理化學有更深入的了解,並且希望進一步地引起讀者對於物理化學相關研究技術的興趣。因此以下將分幾大方向簡述本期所收錄之文章。
〈偵測金奈米結構之光熱過程〉由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朱立岡教授團隊所執筆。在此文章中,朱立岡教授團隊首先說明了前人利用各種的光譜法測量金屬奈米粒子之熱傳遞性的侷限性。因此便自行架設了非接觸性的方法,包含步進式掃描傅立葉轉換紅外放光光譜法、共軛焦色胺酸螢光溫度計法以及紅外線熱影像法搭配點熱源模型分析,以研究金屬奈米粒子與環境達到熱平衡的緩解過程。藉由這一系列的工作,提供讀者新的方法以偵測奈米粒子光熱過程,並期許對於金屬奈米粒子的應用能有進一步的發展。
http://dx.doi.org/10.6623/chem.201906_77(2).001
〈不穩定分子的探測〉由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的吳宇中博士所執筆。吳博士所採用的方法主要利用電子槍產生高能量的電子束轟擊 N/M(N 為待測離子所對應的中性分子,M 為間質主體分子)。氣體樣品經電子轟擊後隨即沈積於低溫樣品靶上。吳博士利用自身開發的方法研究超價型陰離子(HF− 與 HCl−),以及硼烷類的陰離子(B2H5− 與 BH3−),並在最後成功歸納出一些陰離子在間質下的特性。
http://dx.doi.org/10.6623/chem.201906_77(2).002
此外,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的張元賓教授亦回顧了大氣中重要的自由基分子-克里奇中間體的發現過程,以及在經歐美日台科學家們的接力合作之下,使得人們逐漸了解了克里奇中間體的奧秘,並說明科學家們如何嘗試著解開目前大氣化學中懸而未解的謎題。
http://dx.doi.org/10.6623/chem.201906_77(2).005
〈高靈敏度的紅外吸收光譜技術〉由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鍾昭宇教授執筆。鍾教授回顧了具有高偵測靈敏度的吸收光譜法-離軸積分腔體輸出光譜法的演進歷程,並詳細地說明了其原理以及提到了目前科學家如何努力提升此技術之訊噪比。此技術十分適合用於偵測野外大氣汙染物。
http://dx.doi.org/10.6623/chem.201906_77(2).004
此外,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研究所的羅佩凌博士亦回顧了雙光梳光譜法的原理及其在大氣汙染物檢測的應用。相較於傳統的 FTIR,羅博士提到了雙光梳光譜法具有極高的光譜解析度,取樣時間短及譜線形狀不受傅立葉儀器函數之限制的優點。
http://dx.doi.org/10.6623/chem.201906_77(2).003
〈基質輔助雷射脫附游離法〉由國立中興大學化學系盧臆中教授團隊所執筆。本文討論了關於 MALDI 游離機制的幾個重要反應模型,另外也針對近幾年來 MALDI 軟游離法的相關發展一一介紹。隨著物理化學實驗技術的進步,人們逐步能解開游離機制的謎團,也更能掌握游離過程幾個重要的關鍵因子。但是 MALDI 過程中產生的多電荷離子、負離子以及電子所扮演的角色等,尚有許多深入研究的空間。
http://dx.doi.org/10.6623/chem.201906_77(2).006
〈大氣氣膠之光電子能譜〉由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王家蓁教授執筆。王教授開發了利用真空紫外光來研究氣膠分子之光電子能譜,以及介紹其在氣膠科學及生醫科學之應用。王教授的研究探討了氣膠分子在不同的酸鹼值的環境、電性狀態及結構特徵下之價電子能級結構特性,並且深入地說明了這些氣膠分子進入身體後可能造成的影響。雖然是從基礎科學著手,但也使得人們也能夠了解到氣膠分子在環境科學、大氣科學及生醫材料科學等相關領域的重要性。
http://dx.doi.org/10.6623/chem.201906_77(2).007